黄有璨运营课

未来十年如何安身立命?

后互联网时代,机会在哪里?

为什么有的人永远能踩对节点,做成事情?

为什么别人家的用户增长快,又活跃?

别急,他将用简洁的方式,提取精髓讲给你听。
他曾受邀到阿里总部讲大课,阿里的小伙伴惊呼超越期待。
有人愿意支付10万元购买他1个小时——讲运营。

为什么懂运营这么值钱?

为什么有的运营人工资是爆发式增长?

为什么隔壁老黄能零预算超额完成KPI?

因为当今的商业是由互联网驱动的,而未来互联网是由运营驱动的。
运营不仅关乎内容和数据,更关乎用户、产品成败、品牌影响力。
实现认知升级,建立运营底层思维,决定了一个人在复杂互联网环境中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。


他就是黄有璨,近十年运营从业经历,从互联网小白到公司估值数亿元COO,曾操盘多个传播量在数百万级别的刷屏案例。在2016年,他凭一己之力制造出线上累积超过2000万次的传播浏览量。

先树立一个自己的目标,比如通过公众号建立个人品牌,那运营是一种建立个人品牌的手段,要实现这个目标,就不能孤立地用“用户运营”、“新媒体运营”等概念来对标,一定要站在全局角度,思考利用什么样的手段,达到什么样的目的。

比如我现阶段的目标是公众号粉丝达到500个,那就要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,通过用户势能使渠道势能向我倾斜。

现在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了,那怎么获得更多用户呢?

方法就是我写了文章,可以发朋友圈,微信群里,发别的渠道,如简书、今日头条等,可以投稿,可以找别的公众号互推。

不同方式的转化率如何?分享到朋友圈、微信群是转化率最高的路径;发到其他渠道、附上公众号转化率非常低。

这时候就用到运营方法中的“杠杆化思维”,既然其他渠道的转化率低,那么在公众号开设的初期,最好集中在微信这一个渠道发力,慢慢你就会进步,比如有其他公众号想转载、有广告商找你写广告、或者通过公众号提升专业背书、下一份工作工资翻倍,这些都是“杠杆作用”的体现,帮助你进入更高层级,获得更多资源。

一方面在不断获取新用户,另一方面要维系老用户,他们可是你的种子用户,最早支持你的人,这类用户是最珍贵的。

目前我的公众号用户只有100多人,那就处在黄老师所说的“引入期”,要让用户以较低的期待关注你,之后发现你的文章越来越超过他们的预期,这样他们就会为你背书,把你的文章转发出去,让更多人看到。

这一阶段要注意自己的口碑,每一篇文章都要认真负责,不能瞎写,男哥前两篇都在瞎写,现在痛定思痛,不能对不起关注我的人,我要更努力提升自己。

这一块就可以用黄老师说的“生态化思维”建立和用户的联系,虽然现在只是个小号,但依然可以有一些互动。变现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给你的个人品牌附上人情味,加强用户黏性。

好了,就通过这样的方法,不断积累用户,不断进步,只要把这套方法标准化,流程化,并用发展的眼光不断改进,坚持下去你就能实现建立个人品牌的目标啦

这样理解这堂课的内容是不是就简单多了?

 
 

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要明白课程背后的逻辑和思考路径,就是如何提升学习能力,怎么从日复一日的本职工作中复盘、思考、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

这堂课给了你一个思考路径,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的工作

对外多了解行业动向和相关领域动向,时时和自己的工作进行比较;

对内从条条框框的概念中抽离出来,站在一个宏观的视角,审视全局,从公司的维度看到你现在做的工作是整个系统中的哪部分,起什么作用,有什么影响,将来发展前景如何;

再从工作的维度看哪个项目是重要的,哪个项目是次要的,所有项目的共性是什么,个性是什么,从中归纳出规律,并形成一套标准化行动流程,以后碰到任何项目都可以按照这个流程进行,都可以找到“套路”,从而事半功倍。

把玄乎的概念翻译成人话

黄老师在课上讲了很多自创的名词,这也是现在“知识网红”们的通病,这些名词看着高大上,其实都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东西,其实只要跟着黄老师的思维走,就会发现这些概念到底指的是什么。

 
 

杠杆化思维”就是寻找一个临界点,或者叫突破口,找到这个突破口之后,就可以以此为台阶,提升到更高的圈层,拿到更好的资源。

流程化思维”就是流程梳理,每一步都可以打磨,促进转化。

生态化思维”中的“生态”,用生物学中“生态”的概念举一反三,就是将一个系统(可能是社群、产品)打造成一个流动循环的闭合圈,这个圈的每一环都是多边联系的。

以社群为例,群主解答成员的问题,分享东西,促进大家交流,发现新需求,做一些活动维系活跃度,激发成员之间相互形成联系,从线上联系到线下联系等,这就是打造一个社群的生态圈。

精细化思维”和“流程化思维”很像,都是强调流程,标准化的流程也是工作中专业度的体现,是每个职场人必备的素质。

遇见这些概念千万不能被唬住,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,剥下概念的糖衣,发现本质,从而更好理解课程内容。

 
 

绝大多数人都充当了干货的垃圾桶,再多的干货只能告诉你概念,你认为这些干货没用,其实是你不愿意思考和实践。实践必须靠举一反三,只有自己领会到老师没有在课堂上讲的东西,才能真正吸收“干货”,变为自己的知识,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
商业财经/20 黄有璨运营课【完结】/
├──【课程10】让用户对你的产品趋之若鹜(下)(1).mp3 10.47M
├──【课程11】利用仪式感,不花钱实现粉丝增长.mp3 12.48M
├──【课程12】降低成本、提升效率的底层工作方法.mp3 11.22M
├──【课程13】用户维系的底层逻辑.mp3 9.96M
├──【课程14】产品与运营,谁才是主角.mp3 9.86M
├──【课程15】从执行者到操盘手的分水岭.mp3 14.70M
├──【课程1】互联网转型,为什么运营定生死?.mp3 13.00M
├──【课程2】运营能放大价值的核心逻辑.mp3 18.02M
├──【课程3】运营工作的根基:流程和数据.mp3 12.83M
├──【课程4】用杠杆化思维,赢得用户和资源.mp3 14.41M
├──【课程5】提升销售额、公号涨粉的解题思路.mp3 11.71M
├──【课程6】如何高效收获免费流量.mp3 10.73M
├──【课程7】业务早期,撬动用户自发病毒传播.mp3 11.34M
├──【课程8】撬动用户分享的5大套路.mp3 10.42M
└──【课程9】让用户对你的产品趋之若鹜(上).mp3 12.17M

 

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tC4dGu2POXEgjX9B5ID4RQ 提取码: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