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渊:心灵鸡汤到底是毒药还是良药
首先让我们定义一下心灵鸡汤的现代含义: 心灵鸡汤本来是指 “充满知识、 智慧和感情的话语”,柔软、 温暖, 充满正能量。
但是在现今浮躁、复杂的时代大背景下,演变为精神鸦片,其本质是撰写者哗众取宠,获得关注度及转发量的工具,并无实际意义。其内容是不科学的,逻辑松散使受众无法正视问题,不能解决问题,甚至偏离正常的社会认知。
那心灵鸡汤到底是毒药还是良药呢?
我觉得心灵鸡汤的几大问题是:1.拿不靠谱的事实或者根本捏造的事情举例2.拿单一样本解读事物的客观规律3.从单一角度解读问题,不全面基本就是不冷静不客观,矫揉造作,无病呻吟
举个例子:
心灵鸡汤它同样具有两面性,是毒药还是良药取决于学习者的心态。
心态好的人学习心灵鸡汤,能催人奋进,锐意进取。
为什么有的人,做什么事都很有激情,精神动力很足,一方面原因是兴趣,因为喜欢所以有激情,对于没有兴趣的人呢,会在不同的文化中学到各种知识,改变人生观,价值观,从而对某一个事物产生动力,激情。
当然心灵鸡汤同样也有性,其毒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:
1. 心灵鸡汤内容不科学,逻辑混乱,思维不清,只提出分析问题,但不解决问题。心灵鸡汤常见手法:
①试图通过一个或几个个人事例或者编纂的故事, 得出一个人生感悟。 (这是不科学性)
②因果倒置,例如《成功人士必备的十种习惯》 ,《这样做,她们都变年轻了》(这是思维不清逻辑不明) ,
③从对自己有利的出发点举例,比如爱因斯坦考试只得一分,不说人家满分就是一分的事实。 他们的目的, 是让情绪上的负能量转换为正能量,换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,并不是指出可行性高的方法去解决问题。
例如: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,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,乍一听让人觉得十分解气,其实却忽略了期间最重要的过程。这就是鸡汤毒性的体现,让受众盲目乐观,相信思想能够直接影响现实世界。
本来看到鸡汤之类觉得有点意思,但是看到有些喷鸡汤的说辞之后,再看到鸡汤都有心理阴影了。生活还真是处处得小心啊,没点意志力就被那些有文化的人折磨成神经病了。哈哈哈……话说回来,因为我们都是成年人,有自己的一套价值理念。我们需要的是理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,而一味地关注情绪。把鸡汤当成了人生哲学,那就会毁一生!
